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现场教学 >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井冈山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占地26.68公顷,是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丰功伟绩,弘扬井冈山精神而建成开放的;陵园始建于1987年,同年10月建成并开放参观游览。1997年10月,由邓小平题字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剪彩。陵园由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纪念碑五部分人文景观构成。


  陵园门庭: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所题写的横式牌坊园标“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烫金大字,和大部分陵园、纪念馆一样,穿过陵园门庭到革命烈士陵园参观要先上台阶,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来参观缅怀的人仰视、产生敬畏感,通过费力地攀登,逐渐进入肃穆、怀念的氛围。同样,台阶的数量也是有讲究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门庭

  纪念堂:

  登上宽阔的台阶即进入纪念堂。纪念堂大门上方是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纪念堂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面题写着“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的名册。大厅内放置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团体敬献的花圈、花篮,瞻仰大厅左侧陈列室陈列了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领导人挂像。右侧陈列室陈列的是建国前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牺牲的革命先烈,瞻仰大厅后为吊唁大厅。吊唁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的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 厅中有一块汉白玉的无字碑安放在正上方,这是对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立的一块无名碑,沿墙摆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来此追悼英杰的各界人士所敬献的花圈。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堂

  碑林:

  井冈山碑林由江西省建筑设计院设计,第一期1989年建成。第二期1992年建成。采用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分为碑廊、碑亭、碑墙三种碑刻陈列形式,因山就势,高低错落,配以亭、台、楼、阁相结合的整体建筑造型。 碑林一共陈列有138块精湛的书法碑刻,全廊寓革命传统教育于书法艺术之中,是集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现代人文景观,寓意启迪思想,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奋发向上。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碑林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碑林

  雕塑园:

  井冈山雕塑园是国内第一个以革命历史人物为主题的雕塑园,雕塑园占地30亩。园名由井冈山老红军萧克上将题写。园内共安放了19尊井冈山斗争时期井冈山前委、军委、特委三部分主要领导人和当时着名人物的雕像,他们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谭震林、陈正人、张子清、王尔琢、宛希先、李灿、何挺颖、王佐、袁文才、蔡协民、伍若兰、何长工、罗荣桓、滕代远、贺子珍。这19尊雕像是南北雕塑艺术的精华。他们代表了艰苦奋斗的井冈山老一代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它们具有历史观和雕塑艺术的双重价值,是不可多得的雕塑珍品。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雕塑园

  纪念碑:

  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陵园的最上方。于1993年筹建,199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纪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主碑是用镀汰的不锈钢制作的,高达27米,意寓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碑的基座部分,采用“将军红”大理石砌成,高9.7米。碑座的碑名“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邓小平同志1984年题写的。碑座上:反映井冈山斗争的汉白玉浮雕,为中英美术学院曹春生教授所设计。正面组浮雕的主题为“荟萃井冈”,展示井冈山红军于1928年4月名扬天下的“朱毛会师”情形。东面组浮雕主题为“红色割据”。展示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西面组浮雕主题为“浴血罗霄”。通过反映井冈山斗争着名的龙源口大捷等战斗和以茨坪为中心的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陇山军事根据地,展示红军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奋战以及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纪念碑前还设计建造了一尊“母亲”雕像,寓意井冈是中国革命摇篮。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

王老师
19914643382
返回顶部